中国日记 | 唐帅:为无声的世界发声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        时间:2021/05/14

  “平凡的可以不凡,渺小的终将浩瀚。”近日,公益短片《路人》感动了一众网友。《路人》以不平凡的平凡人为主人公,交织讲述了他们“把自己走成一条路”的故事,微博播放量超1500万,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亿。

  视频中戴着黑框眼镜,眼神坚定的唐帅是主人公之一。相比于“唐帅”这个名字,更多人认识他,是因为“中国第一以及唯一的手语律师”这一头衔。

  “抱歉,我这48小时内才睡了1小时,说话反应会有点慢,请谅解。”在接受采访时,唐帅刚刚从连轴转的工作中抽出难得的休息时间。对他来说,每天睡四五个小时、通宵熬夜是家常便饭。

  唐帅的微信好友有一半多都是聋哑人,每天只要有一段时间不看手机,微信的聊天框就会出现密集的“小红点”。有向他求助的,向他咨询的,甚至还有向他报案的——“2018年有将近六万聋哑人来找我报案,因为我能和他们沟通,他们信任我。”唐帅和同事会帮助聋哑人制作报案材料,收集证据并制订成册,然后根据法律规定移交给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。

  聋哑人普遍经济状况不好,找唐帅求助时,说的不是“我能给你多少律师费”,而是“我只有这些钱,你帮帮我”。面对期盼的眼神,唐帅无法说“不”。对于他们的困境,出生在聋哑人家庭的唐帅更能感同身受。

  唐帅的父母不希望健全的孩子生活在无声的世界,于是将唐帅从小交给外公外婆抚养,而且不允许他学习手语。直到唐帅4岁的一天,父亲因肚子疼被送去医院,医生问具体哪里疼,他却无法表达。唐帅在一旁看着心里很着急,暗下决心一定要学手语,当父母的“发言人”。于是,唐帅每天放学后都会到父母工作的福利厂,偷偷跟聋哑人叔叔阿姨学习手语。到6岁时,他基本能用重庆方言手语,与大人进行沟通。

  为聋哑人发声,对唐帅来说是一种使命。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后,唐帅考取了手语翻译资格证,之后他又通过了司法考试,正式成为一名手语律师,也是中国第一位手语律师。

  全国聋哑人的数量有近3000万,他们在法律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?

  “你知道聋哑人对我的称呼中,最常见的是什么吗?他们叫我‘唐法师’。”唐帅说,聋哑人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,甚至无法分清法官、检察官和律师。很多健全人眼中的“生活常识”,在聋哑人的世界里就成了极专业的法律知识。这导致他们很容易受骗上当,另一方面也会出现“犯法而不自知”的情况。

  “我们平时说话,有普通话有方言。其实,手语也是有‘方言’的。”据唐帅介绍,我国的手语大致分两种:一种是残联推广的普通话手语,另一种是自然手语,即残疾人在生活中自发约定俗成的语言,两者区别很大。除了单个词语的表达方式不同,两种手语在语法上也有很大差别。比如普通话手语的语序是“今天我要到妈妈家去吃饭”,而自然手语的语序则是“今天吃饭我妈妈家去”。

  在现实生活中,公安部门聘请的手语翻译大多是正规聋哑学校的老师,他们精通的是普通话手语,但聋哑人却因教育条件等原因,使用自然手语的居多。在翻译中如果沟通不畅,个别翻译会仅凭聋哑人的神态和肢体动作来猜他们的意思。“而且大多手语翻译自己都没有掌握专业的法律知识,又怎么能给聋哑人翻译明白呢?”

  创办普法栏目、建立公众号和APP、招募聋哑人法律志愿者、为聋哑大学生开班讲学……为了提高聋哑人的法律意识,让他们的需求被更多人看见,这些年唐帅就像陀螺一样,一刻不敢停。

  “不管是第一还是唯一,这个头衔给我带来的是满满的责任感。我是个律师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,我必须要做,不管有多难。”让唐帅开心的是,他招募的聋哑人法律志愿者中,谭婷通过司法考试,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聋人律师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文字 李芸 设计)

流量统计: 1308932

版权所有:中共西安市新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西安市新城区监察委员会

陕ICP备号13010065